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分析師董瑜亮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指出,截至3月末,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政府債務16458億元。根據2013年6月地方債務審計結果估算,非政府債券形式債務已置換完成超過80%。根據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的通知》要求,債權人不同意在規定期限內置換為政府債券的,仍由原債務人依法承擔償債責任,對應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由中央統一收回;地方政府作為出資人的,在出資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。在此要求下債權人整體置換債務的意愿較強。同時在當前堅決打好防范地方債務風險攻堅戰的背景下,財政部34號文再次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存量債務置換進度,在地方政府與債權人的共同推進下,預計地方債務置換工作將按期完成。
湯林閩表示,截至去年底尚未置換的地方債存量約1.73萬億元,相較于置換初始的約14萬億元,可以說,就消除非債券形式存在的地方債角度而言,進度已經完成了約90%以上,進展良好。他指出,對于置換任務能否完成,主要的擔憂在于越到后面置換難度越大。在他看來,非債券形式存在的地方債可能不僅僅是通過置換的方式消除化解,還通過償還、核銷等其他的方式來消除化解。
展望今年地方債發行趨勢,劉心荷指出,從債券品種看,專項債將成為下一階段市場重點,尤其在棚戶區改造專項債券試點發布后,首單地方政府棚改專項債券預計將于近期進入市場;從發行利率看,在當前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、流動性維持適度寬松的總體基調下,發行利率將總體保持平穩。此外,伴隨地方債務管理持續規范透明,地方政府債券作為地方政府的唯一舉債渠道,其市場化水平將持續提升,地方債市場的發行定價機制、投資者結構等要素將隨之完善,一級市場活躍度持續加強。